【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第2期】肖志远:赓续初心 教书育人

作者:2023/02/22 10:01


编者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及学校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深入挖掘师德师风先进典型,通过宣传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导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人物简介】

肖志远,男,湖北仙桃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研究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讲授课程有《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务》。独著参撰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科技部等国际国内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学术赛事并获奖,如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一等奖“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亚军。获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教师”。

肖志远老师从教以来,以自身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埋首耕耘与钻研,收获了一路鲜花与掌声,默默助力着中南大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事业。

引领教学,探索创新

2006年,我校跻身全国首批试点培养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的五家招生单位之一。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雄厚的教学研究力量和宽阔的学术平台,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肖志远老师直言指导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历对他来说是独特而重要的。谈及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肖老师不禁动情,“我担心以后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老师了”,在研一考上公务员却最终选择返校读书的学生的话让肖老师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他带的第一届法律硕士学生。“那个时候我们才接触了一个多月,学生也没有向师兄师姐打听老师的情况就选择我做导师,我把这看作是对我的认同,也是对我的期待”。多年来,肖老师深耕教学,关爱学生,以过硬的教学水平、高尚的师德师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师兄师姐们口中极力推荐的“爆款教师”。

身为法学院的副院长,肖老师需要处理日常繁忙的行政事务,“但是不管再忙,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有什么会议需要参加,我一定会按时到场,因为任何一次会议的背后都联系着我们的学生”。对待教育这件事,肖老师有着自己的坚守和信念。

肖老师在从事法律硕士教育的过程中,一直秉持平等的观念去对待每一名学生,他说平等是作为法律人最基本的理念。在教学上,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因其各自的特点而产生出不同的培养模式。肖老师说,对法律(法学)研究生的教育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法律(非法学)研究生,因为缺乏系统完备的法学知识体系,因而要着重于夯实法律基础,训练法律思维,培养法律技能。针对论文,肖老师主张将本科专业与法学相结合,并且针对其中相互契合的部分来进行研究,不断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复杂现实问题的素养。肖老师表示,他不会用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结合过去和现在所学,扩展学科的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我个人认为,法律要学好,原来本科专业的前沿发展也不能够荒废,要发挥1+1>2的作用。”

谈及法律硕士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肖老师认为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以致用。在肖老师的课堂上,会出现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这些案例都是我自己精心挑选的二审改判案例和再审改判案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律师或者法官,都容易在这些问题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和错误。我会切换案由,并和举证责任分配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诉讼案由和裁判结果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跨法律部门问题的思考。”之所以选择这种教学模式,是因为“受制于疫情影响,或者是受制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跟实务部门来同步,一个案件的审理周期又很长,有时候学生实习三个月都看不到判决文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就把诉讼的内容浓缩到案例中间来,就像10分钟带你看一部电影那样,全景展示、突出重点,这就是我个人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既能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务经验。与此同时,肖老师还会将行业最新的动向及时反馈到课堂中去,“现阶段我正在试图推动形成诉讼案由与举证责任分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是诉讼实务前沿问题,我希望尽快完成从实体法教学到跨部门法课程的转换,助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拓展。”肖老师希望使我们的课程更加贴近实务,打造我们中南大法律硕士在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无微不至,化雨春风

 “我会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结合他们过往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来选择跟他们适当的交流方式。有的学生皮糙肉厚,你不直击他的痛点,他下次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有的学生则比较敏感,需要从侧面引导他们,委婉地表达观点。”肖志远老师如是说。例如有的同学来问他,面临毕业的压力,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好,一遇到事情就想哭,是不是太软弱了?肖老师赶紧回答她,不是的,她已经为将来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能够来老师这里寻求帮助也证明她内心有勇气做出改变。同时肖老师让一位已经毕业的师姐和这位同学分享工作感受,通过师姐的亲身故事让其了解现实的职场生活,帮助其建立起初入职场的正确心态。

 “我希望学生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融入大家庭的感觉。学生在学校期间严格自我要求,作为导师,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业,又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职业发展,同时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肖老师每年都坚持通过师门聚餐的形式,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和联系。“小的入学的时候,我们一起欢迎他们;大的毕业的时候,我们一起为他们送行。疫情之前,每年冬至的时候,我们会在西苑那边租个小房子一起包饺子,并提前两周发布消息,这样已毕业的学生有空了也可以回来聚聚,大家借这个机会一起多多交流。”这么多年来,肖老师有其一贯的聚餐原则和习惯。“在我这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是不允许凑钱请老师吃饭,给老师花钱买礼物的。”肖老师说道,“逢年过节,一定是我请学生吃饭。”而每次聚餐,肖老师都会晚到一会儿。谈及原因,肖老师说道:“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点菜,不必迁就我,而且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们也更容易熟络起来。”

热闹而温馨的师门活动将肖老师的学生们串在了一起。这些同龄的学生们并肩成长,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毕业之后也会通过师门群互帮互助,会经常分享自己工作的心得与经验,会把业务培训资料分享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学习,还会分享所在单位的招聘信息。肖老师希望同门之间像兄弟姐妹一般互相支撑,互相帮助。

为人师长者,为学生谋,所思当深远。肖老师对学生的爱护还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肖老师就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帮助其制定专业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你提出你的想法,我不仅会引导你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同时我还会向你提出一个我个人认为的最优选择。”例如,针对2019级法律硕士肖楚同学的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肖老师为其量身定制了三年的培养方案,分年级制定学习任务和实习要求。在一步步实现学习和实习目标之后,肖楚同学成功签约中建八局。针对2019级法律硕士退役士兵张哲同学,肖老师为其提出了在校期间要打好基础,强化学习能力,注重实践积累的建议,并推荐他去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实习,张哲同学最终成功签约华为。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要找到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尤其是法律硕士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交叉学科背景。什么是相对竞争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种凸显自身特色的部分。而找到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来思考和完成的事情。”

言传身教,人生导师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体现为单纯表面的身份关系,更体现在师生间日常的点滴之中。肖志远老师用自身行动赋予了师生关系以温暖贴切的内涵,时常教诲学生们进入职场后应该做的事以及做人应有的道理。

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肖老师会引导学生相互协作提高效率,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领导力。“在贯彻平等参与、平等负担原则的同时,组织者要承担更重的责任,这样他才能服众。”“我们的学生将来带领团队时,如何解决好团队效率不明显、分配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如果你每次都承担更重的工作,还将经验、成果和大家共同分享,别人会不会服你?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人生没有排练”,这是肖老师经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学生在学校里面积累的越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也会更容易融入职场环境,树立职业信心。在学校里如果没有受到足够严格的教导,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打好基础,参加工作之后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从校园到职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我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缩短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因此,肖老师一贯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写作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在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助力他们实现最终的理想目标。“我个人认为除了课堂教学和论文指导之外,生活中的点滴也是很好的教学实践环节,例如一些人际交往习惯。总之,我的目标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和社会,适应新的生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校的青云桥上刻着《礼记》中的一句话,肖老师曾和一名学生在这桥边合影,教诲学生要学会通过交益友的方式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多年后这名学生在单位举办读书分享会,主题正是桥上的这句话,还将现场照片分享给肖老师。

 “学生到我这边来读书,跟我读书这几年,这个阶段的教育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肖老师始终坚持“给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增长其知识,训练其技能,给予其帮助,恪勤恪谨,不泯初心。对学生们来说,肖老师既是学术明灯,也是人生导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也是教诲处世之道的长者。

肖老师引用了老校长吴汉东教授的一句话:“勇于做大事,勤于做实事”,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成为怀揣自信心、富有学术素养、掌握职业技能的优秀法律人。“像我的第一届学生说的那样:‘舍不得这么好的老师’,做老师的可不能辜负了学生和家长的期待。”

(栏目策划:刘军)

(通讯员 谭凝 学生通讯员 陆盈伶 郭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