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诗琪 杨捷 学生通讯员 产于萍)4月11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永强副教授带领20名法律硕士研究生前往武汉仲裁委员会总部开展《商事仲裁法律务实》实践教学活动。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发展处负责人母洪春、金融仲裁院高级秘书王萍参与接待并作专题讲解。
【实地参访:沉浸式体验仲裁服务场景】
活动伊始,在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发展处负责人母洪春的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位于富强国际大厦的现代化办公场所。母洪春处长详细介绍了仲裁委自1997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强调2021年总部迁址后形成“一总部+四处办公场所”布局。
在三楼立案大厅参访环节,母洪春处长系统介绍了仲裁案件立案的基本流程,通过半封闭式立案窗口的区隔设计,对比其与法院开放式立案大厅的差异,强调了仲裁的保密性。
在四楼仲裁庭参观时,王永强副教授结合仲裁庭内当事人与仲裁员平席而坐的空间设计,指出这正是仲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平等性的具象表达,这与法院彰显司法权威的阶梯式布局形成鲜明对比。
【深度对话:理论实践的双向赋能】
在八楼804会议室的座谈环节,母洪春处长系统阐释了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脉络、武汉仲裁委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仲裁与诉讼的区别,深入解读了仲裁“自愿性、专业性、保密性和一裁终局”的核心特征。
金融仲裁院高级秘书王萍系统阐述仲裁秘书岗位职能,指出武汉仲裁委员会设置立案秘书、组庭秘书与办案秘书的分工体系,明确其服务仲裁庭及当事人的核心职责。结合十年执业经历,王秘书以校友身份分享了三点职业感触:一是专业性,专业素养需兼具法律适用与商业逻辑衔接能力,案件处理应统筹纠纷解决与企业持续发展双重维度;二是责任心,履职过程须恪守中立立场,公平公正的对待双方当事人;三是强大的抗压能力,应对高强度工作需具备全流程统筹能力。
在交流互动环节,大家积极交流发言,围绕仲裁保密范围、裁决救济途径等实务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尾声,王永强副教授总结道,此次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突破课堂认知边界,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多元化法律职业路径。真实了解和体验不同的工作才能找到人生的真爱,希望此次现场体验能帮助大家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找到契合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的发展目标。
本次实践教学通过“场景化体验+实务型对话”的模式,有效搭建了理论教学与法律职业的衔接桥梁。活动结束后,参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观摩和交流,对仲裁制度的运行机制和职业要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