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第7期】简基松:乐教爱生 以文化人

作者:2024/09/10 06:34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及学校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特开展“弘师德 颂师风 最美导师”师德师风系列报道活动。通过宣传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导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人物简介】

简基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三级),博导。1997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受中组部委派挂职担任青海民族大学校长助理兼法学院院长,2008年于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2010年11月至2019年4月,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2020年9月至今,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正处)。曾任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常委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常委及法治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主要从事经济制裁法律问题、反恐法律问题、外商投资法律问题、国际法强制保障问题的研究。开授课程《外商投资法》《著作权法(全英文)》《国际法》《国际刑法》《中国法概论(全英文)》《国际组织法》《国际制裁与公司合规法律实务与案例研习(全英文)》。主持课题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我国经济制裁法律体系构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恐怖主义犯罪与中国刑事立法之进一步完善”,教育部人文社会课规划课题一项:“和平崛起背景下中国对外单边经济制裁法律问题研究”。出版专著2部:《联合国经济制裁》(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与国际刑法控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7月版)。

躬耕教坛,润物无声

谈及教书育人,简基松老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作用须通过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来体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为此,他始终坚持于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开设《国际公法》《国际公法专题》《著作权法》《中国法概论》《经典导读与写作》等全英文课程,其中《中国法概论》获来华留学生省级品牌课程。近五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5887.34学时,课堂教学工作量累计达978个学时,参编教材四部,指导来华留学博士硕士近40人。桃李满天下,润物细无声。用每一节课的兢兢业业,每一次对教学方式的精益求精,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浸润着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最终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简基松教授给来华留学生授课合影

从教二十余年来,简老师默默地将教学见解和方法践行于师生互动和教学实践中。他深知,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未来社会栋梁。在教学上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而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灌输。在他的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探索者。

法学是经世致用之学,简老师认为法学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同法律人的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故生动的实践案例亦是简老师的课堂必备,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作为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的主任,简老师先后走访上海、厦门、广州、深圳、长沙、武汉等地的企事业单位,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践选择和广博的知识视野,仅2023年便先后同贸仲委、国家建委、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建、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厦门国际贸易集团等10余家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此外,他还通过积极推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国际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平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里,你们将构建融通性的法律专业知识体系,将拥有国际视野和红色基因将获得法律职业化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将拥有责任心、进取心、爱心和感恩心,将学会认真、执着、低调……”这不仅是饱含爱护与祝福的殷殷寄语,更是简老师持之以恒,不懈践行的育人目标。

严谨治学,创新笃行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简老师认为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作为老师更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在科研创新方面,简老师笔耕不辍、沉心静气,先后在《中国法学》《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从数据收集到理论分析,从论文撰写到成果发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先后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制裁法律体系构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恐怖主义犯罪与中国刑事立法之进一步完善”、教育部人文社会课规划课题——“和平崛起背景下中国对外单边经济制裁法律问题研究”在内的20余项科研课题,始终以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关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攀登学术高峰;先后出版了《联合国经济制裁》《恐怖主义犯罪之刑法与国际刑法控制》等学术专著,以推动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己任,为推动相关领域学术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和科研是须有远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须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心有大我”,早在十余年前,当国际经济规则与美国经济制裁尚未成为社会热点之时,简老师就率先开始了有关美国经济制裁方面的研究。这在当时或许被视为冷门领域,但在他看来却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他坚信,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国际经济规则,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为国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十余年潜心研究,而今硕果累累。在国际局势和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有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积薄渐厚,细流渐巨,不仅为我国在国际经济博弈中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武器,而且为我国相关实体应对美国经济制裁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言传身教 率先垂范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简老师的为人,正如他的名字一般,简朴而坚韧,基实而松高。“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是他对学生的勉励,也是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的信条。无论是教育还是科研,他都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己任,努力推动教育科研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简老师先后兼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民进中央社会法治委员会委员和民进湖北省委社会法治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对司法救助立法、智慧法院建设、高校法学教育、企业合规与经济制裁应对等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主持武汉市多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整体评估,为武汉市立法的“废改立”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前往青海担任青海民大校长助理兼法学院院长以响应党中央支援西部开发的号召。简老师认为,“教育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者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学生们对未来的焦虑和困惑,简老师总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于学业和就业方面的规划,鼓励学生慢慢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在学习、处世、生活等各个方面予以学生尽可能全面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未来的时光里更好地筑梦、追梦、圆梦。此外,简老师还注重发挥师门这一共同体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师门活动、轻松愉快的师门氛围和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形成的互帮互助关系,在师生之间、同门之间铸就了深厚的情感纽带。“简门”这一有温度、有故事的大家庭就如同一棵大树般,根深叶茂,生生不息,传承着勤学笃行、追求卓越、担当奉献、坚定自励的学术精神和人生追求。

简基松教授和毕业生合影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教育为本,科研为翼,心系国家,眼观世界,简老师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和人民至上”这一教育理念与科研追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每一次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推己及人,化育他人,如同春风化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立大志、行大道,自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实践中锤炼品格和担当,实现人生价值。

(栏目策划:侯竟 刘军)

(责任编辑:戴筱燕)

(通讯员:郭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