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郑缘
导师:吴京辉副教授
获奖经历:
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第八届全国“科技创新与经济法治”研究生论坛三等奖。
科研经历:
主持2022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并结项;主持2023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所撰论文于第八届全国“科技创新与经济法治”研究生论坛发言并获三等奖。
在法学学习的道路上,郑缘始终保持着不懈的努力。与中南大的相遇起因于热爱,成全于坚持。郑缘提到,本科阶段凭着满腔的热爱开始了法学专业的辅修,后来又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课程,为其进入中南大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入学后,郑缘也没有松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当年通过了法考,使郑缘得以在进入中南大后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尝试。回忆起与自己导师初次见面,“我的导师跟我说,三年光阴转瞬即逝,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研究生的第一年,郑缘始终以此警醒自己,“躺平”不可取,只有脚踏实地方能有所收获。研一的课程安排紧凑而充实,课余时间不多,她便披星戴月,分秒必争,刻苦用功,最终在学年年级专业排名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一、“自知者明,胜己者强”
通过学习与交流,郑缘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在导师的建议下,她认真阅读《商法史》、《民法总论》、《经济伦理学》等专业书籍,填补知识空缺,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积极关注各类学术讲座、论坛与年会,向优秀的学者学习研究方法,了解前沿学术问题,把握学术动向。郑缘说起研一刚入学有幸现场聆听苏力老师的讲座时,眼里还满是兴奋。作为一名非法学法硕学生,郑缘认识到,与法学本科的同学相比,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比较薄弱,而自己拥有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或许是自己的优势所在。于是,在专业方向分流时,她果断选择了经济法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财会金融背景优势,以跨学科视野开展学习与科研。
在研一上学期,郑缘成功申请了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刚上研一,还是个‘学术小白’,对于立项比较胆怯。但是我的导师一直鼓励我,让我相信自己,大胆尝试。所以,我就大着胆子申请了,最后不仅成功立项,最近也按期结项了”。一年后再回想起来,郑缘总结,当时申请能够成功,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申请之前,自己对互联网金融实务与理论保持了足够的关注,也通过课程学习与阅读对学术研究有了一些了解,形成了基础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本科阶段在学生工作和各类竞赛中培养起来的写作和信息组织等能力也在申请研创项目的文字组织和信息检索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年11月份,郑缘的项目成功地按期结项后,她又申请了新一年度的研创项目,开启了新一轮的科研尝试。
二、“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郑缘的MBTI人格测试类型是ESTJ,计划和目标是行动的重要遵循,追求逻辑与秩序;意志坚强,在困难面前,总是能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勇往直前。在学习上,她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勤于习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郑缘在学习中要求自己保持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考能力。在论文写作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努力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并且积极关注社会民生热点事件,“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思考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正因有平时的积累与关注,郑缘围绕““三农”问题”“普惠金融”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所作的学术论文在第八届科技创新与经济法治研究生论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郑缘说到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件事情。其中一件是,在论文的初稿递交给老师时,导师的第一点评价为:研究农村问题的论文却没有突出农村要素。老师的这一反馈让郑缘意识到,自己对农村问题的认识还很浅,于是回去就加强研读农村尤其是农村金融相关的文献与专著,检索新闻资讯和大政方针,加深对农村情况的分析思考,修改自己的论文,并且在论文投稿后也继续保持着对相关农村问题的关注。
论文的反复多次修改也给郑缘留下了深刻影响。郑缘深刻体会到“成功无捷径,惟有下苦功”。写好文章不是易事,需要长久的积累和不断的打磨。有时候一篇文章会连续修改几十次,牺牲睡眠时间只为对部分字词和行文进行斟酌与改进。但是,每一次修改与打磨也是科研能力的长进与提升,过程中收获的思考成果与能力的提升是无法简单衡量的。
郑缘调侃说,自己一直都被身边的亲友笑称为“小话痨”。本科阶段,她就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各种竞赛,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这种热爱表达、积极发言的好习惯延续到研究生阶段。郑缘说:“得知自己有机会在研究生论坛上作汇报发言,我十分兴奋,一是感觉到自己的投稿论文获得了认可,二是觉得自己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学习锻炼机会”。
与师友的交流是郑缘获取动力和灵感的来源。郑缘在日常学习中保持与导师的紧密联系,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以端正的学习态度与高昂的学习热情,沿着正确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努力。郑缘也十分重视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启发新的思考。郑缘说:“和其他同学聊天是很有趣的事情,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是针对同一个问题,看法和视角也多种多样”。
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我国法治建设需要每一位法律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法学学子,郑缘表示,她将带着她的热爱与坚持,再接再厉,不忘初心,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博力量,“交上不负自己不负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