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学生党支部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系列活动----2014级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

作者:2015/11/24 12:00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学生党支部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系列活动

——2014级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

(通讯员 盛力文 摄影 盛力文 王龙舟)20151120日下午2点,法律硕士教育中心2014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中心学生党总支潘丰文书记和辅导员李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岩铺就,以剑指起义门的造型竖立在首义广场。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向,一个航标,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入馆后,一幅巨大的立体岩画浮雕映入眼帘。以赤色为底色,用粗粝的笔触刻画了档年黄花岗起义的壮烈。士兵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给人以极强的震撼。

博物馆一共有5个展厅,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首先参观的是第一展厅“晚晴中国”。展厅光线昏暗,气氛压抑,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那里,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再往里走,眼前出现了当年满清政府官员在与列强们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再往前走,便是中日甲午海战的介绍。有一首谭嗣同的《有感》被刻在了墙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让我们穿越了百年,感受到了当年谭嗣同对中国未来去向的迷惘与悲叹。

 

 

在“革命原起”展厅,大家了解了孙中山倡导革命的历程。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曾随母亲四处颠簸,在他的成长中,他主要接受的是西式的教育。他曾在伦敦蒙难,后被人救出。当时这一事件震惊一时,孙中山也因此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革命家。同期,惠州起义、广州起义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开展,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孙中山从领导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唤起民众起来闹革命,首先要开启民智,进行革命宣传。为此,革命派积极致力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各地开始创办革命团体。而在同时,武汉由于汉口开埠、洋务运动及湖北新政等原因逐渐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在这里成长起来的革命党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在19915月,保路运动爆发,这场风潮由罢市、罢课等斗争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革命时机终于成熟。

 

 

在“武昌首义”展厅,大家身处在当年保安街、中和门片区的还原景观中。青石铺成的小巷,昏暗的路灯,一派静谧的表象下涌动着革命的暗流。当年的武昌是那么地小,却暗藏着颠覆全国的力量。只等武昌起义的枪响,带领着全中国进入一个新纪元。

 

 

辛亥虽然已过百年,但其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在革命之路上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书写了这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那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永远都值得我们铭记与继承。              

                              

最后,全体成员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至此,法律硕士教育中心2014级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学习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