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刘盼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者:2022/12/01 10:16


获奖者:刘盼盼

导师:张家勇教授

获奖经历:

    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

    2.2022年度一等学业奖学金;

    3.2021年度一等学业奖学金;

    4.2021年度新生奖学金;

    5.2021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

    6.2021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7.第八届经天法律文书大赛优胜奖。

科研经历:

    独立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参与工作:

    担任学校研究生会宣传部干事;担任法律硕士教育中心2105班学习委员。


    很庆幸过去一年里,我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专业学业成绩第一的成绩,并获得本年度国家奖学金。对于这样的成绩,我有些惊讶,这可能源于内心的不自信,但努力和成绩终究会消弭所有的不自信,并成为自己砥砺前行的动力。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过去一年学习生活做一总结,希望能给一些同学提供些许参考。

一、关于法学学习

    作为非法本研究生,我深知自己专业知识积累的不足,故在研一阶段为自己制定两个学学习目标:一、认真研修每门法学课程,努力完成每一份结课作业;二、认真研读民商法学科书籍和论文,构建系统的学习框架。

    在课程学习方面,我们非法本法硕需要研修25门课程,老师留下的考核多以提交论文的形式,浅见以为这些课程以及结课论文对于系统学习法学学科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于是,我几乎每节课都坐在教室最前排聆听老师讲课,并认真做好每节课的笔记,努力完成学科考核任务,最终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刑法课上,刘代华老师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讲授各个罪名的基础知识与疑难问题;在民法课上,张作华老师就《民法典》颁布后的系列民法问题及相关观点与我们逐个探讨;在婚姻法课上,季红明老师让大家在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各抒己见,以请求权基础规范分析法探讨各种婚姻家庭继承法中的各种争议问题;在民法方法论课上刘征峰老师让我们在一万五千字课程论文的学会中如何在论文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在我导张家勇教授的每周读书会上更让我体会到精研民法学问的魅力和乐趣......有次物权法课程上,我突然发现对于张静老师讲的“别除权”、“代物清偿”、“权利质押”等内容,我竟能全部都能跟得上并能猜到老师下一步会讲到什么,那一刻我第一次得到努力学习民法的回馈,也终理解我导上课时那种满腔激情的态度都源自对法学知识的热爱。

    在民法学习方面,我虽为初学者,但仍有以下几点让我受益且当永远坚持的:

    1.研一阶段认真聆听每一门专业方向课,学有余力者可去听一些老师的本科课程。勿轻信自己的自学能力而罔顾教师讲授的系统课程,因为闭门造车远不及老师谆谆教导下的系统知识构建和灵感触发。

    2.认真对待每一份结课论文,对自己的要求永远比老师要求的高一点。读研期间,写作能力是每个研究生应当习得的,但由于研一课程繁多,我们并无过多经历发表论文或参加文书比赛,故课程论文写作是提升写作能力的绝佳机会。在结课论文写作中积淀学科知识,整合行文思路,甚至认真研改后可予以发表。

    3.多读、多思、多交流、多表达。对于民法初学者,系统研读民法教材必不可少,但觉得无趣时,可以选择名师的线上课程交叉学习。例如,我上学期在学习物权法时,就翻出李建伟老师的法考书籍和课程,再看再听时顿觉很多问题恍然大悟。另外,法学论文(或一些公众号前沿文章)皆是法学学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深入思考、精心打磨的作品。从“问题的提出”中明确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跟随作者的逐条论证抵达最终的结论,这是一个满含乐趣、学思兼备的学习过程。能够学到法学知识已是幸运,若能发现作者思路盲点或观点误区甚至将问题延伸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更是一件满腹成就感的事。当我们输入一些理论知识,并有所思所想时,与同专业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交流,必将有所裨益。

    4.善用笔记软件。研一时,在我导的建议下,我开始用印象笔记记录笔记,但后发现界面更为简洁、功能同样齐全的“幕布”,便一直用到现在。其能够实现大纲模式与思维导图模式的快速切换,对于记录读书/课程笔记、整合论文思路、书写学习规划等皆有良好的效果。当然,在听线下课程时,纸质笔记的书写更能帮助我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5.做好规划,“打钩”学习。我的规划分为年规划、周规划和日规划。年规划因其宏观性,一般乘兴作于今年元旦,败兴结于明年元旦,所以根据每个阶段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规划极为重要。每临期末周,我会制定周规划以明确每周需要完成的论文或结课考试,以使自己面对繁重的结课作业时从容应对。对于日规划,我一般用excel表格固定每日每个时点的学习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制定日计划的形式主义,又督导自己长期坚持某个学习习惯以达致长期的进步(尤其对于英语学习而言)。


二、关于英语学习

    我考研时的英语单科成绩是学院第一,大学时以通过了专四(合格)、专八(良好)。在长达六七年的英语专业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

    1.坚持每天早上练习2h口语。英语口语并非四六级、专四专八必考部分,却是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最关键的语言技能。大学时几乎每天都在自习走廊里跟着视频纠读音、跟着TED纠语调,而直至现在我每天上午8:00-10:00都是练习口语的时间。一般前15分钟,我会跟着公众号“TeacherGwen”的每日早读跟读口语,并用手机录音软件录音、纠音直到满意为止。剩下的时间,我会拿出“雅思哥”app跟着口语考题库就每个话题进行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初练口语时最大的困惑是努力得不到回馈,但很多人不知道是自己没有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所谓“A little effort every day, you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

    2.坚持每天听1.5h+的英语听力。英语听力是我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所以我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更注重听力的练习。目前英语听力练习的方法繁多,我现在主要是每天进行一篇听力测试,然后在OneNote上逐句听写,学有余力时亦会听写诸如《王陆雅思王语料库》等语料库。听力亦是需要每天坚持的事,当我觉得坚持有所困难时,我会寻找让自己觉得又去或者有成就感的方式。例如,最近我开了抖音账号,每天把自己精听的内容进行电脑录屏,倍速剪辑并配以音乐后发表在抖音账号合集里,这成了我每天学习结束后倍感快乐的事,亦可督导我坚持每日精听。

    3.在英语阅读和作文写作方面坚持做好单词背诵和文章精读。市面上有很多单词背诵软件,我使用的是“墨墨记单词”,虽然反复复习导致进度较慢,但是我总相信朱伟老师的那句“慢慢来,比较快。”文章精读可找一些诸如“考研英语外刊阅读”等公众号进行全文精翻和精选表达背诵。


三、关于人生理想

    高中毕业后,缺乏人生方向的我在家人的劝说下读了西南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因为没有去主动选择,所以即使承认它的好,亦一直心存主动选择的渴望。毕业后,我去了郑州一所公立高中教英语,但出于内心久存的这份“叛逆”,我在疫情之下选择了违约、辞职、考研。选择虽易,但放弃编制与工作、面对未知的前途,总难免使我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在辞职数月后便焦虑地吃不下饭,甚至数次往返医院看胃病。后来,恍觉破釜沉舟后不问前程地坚持到底方为英雄,最终跌跌撞撞以10/284的初试成绩成功上岸。回望来时路,不让自己后悔已是我时时刻刻的信念。以下三点,我愿终生勉励自己,亦愿与大家分享。

    1.认识自己,敢为自己。在现实面前,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知己之所好是激情之所在,知己之所限是进取之前提。人生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才能懂得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意义,只有明确自己的极限和退路,才能在极限范围内、在退路依托下无所畏惧地前行。

    2.敢于独立,甘于寂寞。《阿甘正传》里有句话:“心智成熟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人。”研究生期间,有人为考编、考公整日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人为发表论文久坐自习室埋头苦读,有人为就业奔波于公司和住处间汲取工作经验。数年前,我没有纠结的苦恼,因为随身变几乎所有的同学将来都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无太多选择亦无太多苦恼;而如今,没有这副“方框”,每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所以了解自己,敢于独立、敢于寂寞,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每个人面对未来职业选择需要做的。

    3.心怀感恩,砥砺前行。从小到大,家一直是我努力向上的最大动力,也是我作出每一个选择时的支撑和退路。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英姿飒爽乘风破浪后,亦能在回家时有亲人为你灶台旁煮粥、为你炉火旁供暖。